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

3,927次阅读
没有评论

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份权威统计资料,全面记录了中国在1996年的经济、社会、人口、行业等多方面的数据。作为年鉴宝网站的核心资源之一,这份年鉴为研究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数据支持。以下将从多个维度对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内容进行解读。

中国经济数据的全面呈现

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详细记录了中国在1996年的经济表现。根据年鉴数据,199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6.8万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为20.4%,第二产业为49.5%,第三产业为30.1%。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此外,年鉴还提供了各省份的经济数据。例如,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1996年GDP达到6519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江苏省和山东省紧随其后,GDP分别为5157亿元5002亿元。这些数据反映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总量上占据明显优势。

社会数据的深度分析

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不仅关注经济数据,还对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记录。1996年,中国总人口为12.24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42‰。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占比达到29.4%,较上一年有所提升。

在教育领域,199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为30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为1328万人。这些数据反映了中国教育体系的快速发展,为经济转型提供了人才支持。此外,年鉴还记录了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数据,为研究中国社会变迁提供了重要参考。

行业数据的细分解读

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对各行各业的统计数据进行了详细分类。在工业领域,199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为9.96万亿元,其中轻工业占比为47.2%,重工业为52.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产量为13.97亿吨,原油产量为1.57亿吨,钢材产量为1.01亿吨。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工业结构正在向重工业倾斜,能源和基础材料产业占据重要地位。

在农业领域,199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04亿吨,棉花产量为420万吨,油料产量为2210万吨。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2亿千瓦。这些数据反映了中国农业生产的稳步增长,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

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还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详细记录。以北京市为例,1996年GDP达到1810亿元,第三产业占比高达52.3%,显示出首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特点。上海市作为中国经济中心,1996年GDP为2902亿元,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西部地区虽然经济总量较低,但发展潜力巨大。例如,四川省1996年GDP为3326亿元,位居中西部地区前列。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年鉴宝:获取权威统计数据的首选平台

作为专注于统计年鉴下载的网站,年鉴宝为用户提供了包括《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在内的海量权威数据资源。无论是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分析行业趋势,年鉴宝都能为用户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通过年鉴宝,用户可以轻松获取历史统计数据,为学术研究、政策制定和商业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总之,《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作为一份重要的历史资料,全面记录了中国在1996年的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情况。通过年鉴宝平台,用户可以便捷地获取这些宝贵数据,深入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

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