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统计年鉴》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份权威性统计资料,全面记录了中国在2011年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作为一本重要的统计年鉴,它不仅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学者、企业和公众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本文将围绕《2012中国统计年鉴》的主要内容,从经济数据、社会数据和行业数据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中国经济数据的全面分析
《2012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47.2万亿元,同比增长9.3%。这一数据表明,尽管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0.1%,第二产业占46.8%,第三产业占43.1%。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反映出中国经济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在区域经济方面,东部地区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GDP总量占全国的55.6%。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GDP占比分别为20.1%和19.2%,显示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此外,年鉴还详细记录了各省市的经济数据,如广东省的GDP总量达到5.3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而西藏自治区的GDP仅为605亿元,差距显著。
社会数据的深入解读
《2012中国统计年鉴》不仅关注经济发展,还对社会领域的数据进行了全面记录。2011年,中国总人口达到13.47亿,城镇化率为51.3%,首次超过50%。这一数据标志着中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此同时,年鉴还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977元,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在教育领域,2011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2308.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显示出中国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在医疗卫生方面,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3.8张,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所提升。
行业数据的详细剖析
《2012中国统计年鉴》对各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在工业领域,2011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45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制造业利润总额占比最大,达到4.2万亿元。在能源行业,2011年中国原煤产量达到35.2亿吨,原油产量为2.04亿吨,天然气产量为1025亿立方米,能源生产保持稳定增长。
在农业领域,201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亿吨,连续八年增产。其中,稻谷、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分别为2.01亿吨、1.17亿吨和1.93亿吨。年鉴还显示,2011年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9.77亿千瓦,同比增长5.3%。
年鉴宝总结
《2012中国统计年鉴》作为一份权威的统计资料,全面记录了中国在2011年的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情况。通过对其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和社会进步的轨迹。无论是政府决策者、学者还是普通公众,都可以从这本统计年鉴中获得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详细数据,欢迎访问年鉴宝,下载《2012中国统计年鉴》及其他相关统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