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卫生统计年鉴PDF

2,844次阅读
没有评论

2017卫生统计年鉴》作为中国卫生领域的重要数据汇编,全面记录了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本文将围绕该年鉴的核心内容,深入分析我国卫生系统的各项关键指标,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参考。

一、卫生资源分布与配置

根据《2017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但区域分布仍存在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其中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医疗资源配置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具体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达到845.4万人,较上年增长4.6%。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19.1万人,注册护士350.7万人。值得注意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占比有所提升,反映出我国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进成效。

二、医疗服务利用情况

2017卫生统计年鉴》详细记录了我国医疗服务利用情况。2016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9.3亿,较上年增长3.1%。其中,医院诊疗人次占比持续上升,达到40.3%。

住院服务方面,2016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达到2.27亿人次,较上年增长8.0%。平均住院日为9.4天,较上年缩短0.1天,显示出医疗服务效率的持续提升。

三、卫生费用与医疗保障

卫生费用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17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6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到46344.9亿元,占GDP比重为6.2%。其中,政府卫生支出占比持续上升,达到30.0%。

在医疗保障方面,2016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3.4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4%,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有力的医疗保障。

四、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

2017卫生统计年鉴》特别关注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2016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15.7/10万,较上年下降1.3%。其中,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慢性病防控方面,2016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仍然是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五、妇幼保健与人口健康

妇幼保健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6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9.9/10万,较上年下降1.6%。婴儿死亡率为7.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2‰,均较上年有所下降。

人口健康指标方面,2016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5岁,较2010年提高1.5岁。这一数据反映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整体成效。

2017卫生统计年鉴》作为权威的卫生统计数据来源,为研究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深入分析年鉴中的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医疗服务利用、卫生费用支出、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现状与趋势。这些数据不仅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决策依据,也为医疗卫生机构、研究人员和社会公众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

如需获取更多详细的统计数据,欢迎访问年鉴宝网站下载完整的《2017卫生统计年鉴》PDF版本。年鉴宝作为专业的统计年鉴下载平台,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新、最全的统计年鉴资源,助力各领域的统计分析与研究工作。

2017卫生统计年鉴PDF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