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业2021年发展概况
根据《从统计看民航2021》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民航业在疫情反复的挑战下,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全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857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4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32万吨。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中国民航业在全球航空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统计年鉴显示,2021年中国民航运输机场达到248个,其中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机场达到29个。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继续稳居全球最繁忙机场行列。这些数据为研究中国民航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统计资料。
重点区域民航发展分析
北京地区民航发展
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在民航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2021年,北京两场(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576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8万吨。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自2019年投运以来,已逐步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
上海地区民航发展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其民航发展同样引人注目。2021年,上海两场(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654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36万吨。统计年鉴显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三大货运机场地位,充分体现了上海在国际航空物流中的重要地位。
民航业细分领域发展
客运市场分析
2021年,中国民航客运市场呈现”V”型复苏态势。统计资料显示,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4.3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76.5%。其中,支线航空发展迅速,全年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15.6%,显示出中国民航市场结构的优化。
货运市场表现
在全球供应链紧张的背景下,中国民航货运市场表现亮眼。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行业完成货邮运输量732万吨,同比增长8.2%。其中,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9.6%,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全球航空货运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民航基础设施建设
2021年,中国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统计年鉴显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0亿元,新增运输机场7个。截至2021年底,全国运输机场总数达到248个,覆盖了92%的地级行政单元。这些数据为研究中国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统计资料。
在机场建设方面,2021年多个重大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完成转场,进一步提升了山东半岛的航空运输能力。这些项目的建成投运,为中国民航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航安全与服务质量
2021年,中国民航业在安全和服务质量方面继续保持高水平。统计数据显示,全年实现运输航空安全飞行932万小时,连续18年保证空防安全。在服务质量方面,航班正常率达到88%,旅客满意度持续提升。
统计年鉴还显示,2021年民航系统持续推进”智慧民航”建设,在自助值机、行李追踪、智能安检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旅客出行体验,也为中国民航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通过《从统计看民航2021》的详细数据,我们可以全面了解中国民航业在过去一年的发展成就和面临的挑战。这些统计资料为行业研究、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需要深入了解中国民航业发展的读者来说,这份统计年鉴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