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统计年鉴2017

2,77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大同统计年鉴2017》作为一份权威的统计资料,全面记录了大同市在2016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为山西省的重要城市,大同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闻名。通过这份统计年鉴,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以及行业动态。

一、大同市概况: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是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中心城市。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大同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素有“中国煤都”之称。近年来,大同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努力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

《大同统计年鉴2017》数据显示,2016年大同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0.5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5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10.0亿元。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50%,标志着大同市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统计年鉴显示,2016年大同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2.6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煤炭行业增加值占比为45.6%,较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反映出传统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的趋势。

与此同时,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大同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在服务业方面,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6年,大同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达到438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和25.1%。云冈石窟、悬空寺等知名景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推动大同市向国际旅游目的地迈进。

三、社会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大同统计年鉴2017》显示,2016年大同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865元,同比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85元,同比增长7.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在教育方面,2016年大同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6.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3.2万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支撑。

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显著进展。2016年,大同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568个,床位2.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8万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居民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行业数据:重点产业发展态势

统计年鉴详细记录了大同市各行业的发展情况。在农业方面,2016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00.5万吨,同比增长3.2%。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在能源行业,2016年大同市原煤产量达到1.2亿吨,发电量达到450亿千瓦时。尽管传统能源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但仍然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大同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5家,实现产值180亿元,同比增长20%。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大同统计年鉴2017》作为一份全面、系统的统计资料,不仅记录了大同市2016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也为研究城市发展规律、制定未来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深入分析年鉴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大同市的发展脉络,为城市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关注大同市发展的研究者、投资者和决策者来说,统计年鉴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在年鉴宝网站,用户可以方便地下载《大同统计年鉴2017》,获取权威、详实的数据信息,为研究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大同统计年鉴2017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