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统计年鉴2018》是大同市统计局发布的一份权威性统计资料,全面记录了大同市在2017年的经济、社会、行业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作为山西省的重要城市,大同市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闻名。本文将通过《大同统计年鉴2018》中的数据,深入分析大同市的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和行业动态。
大同市概况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是山西省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市拥有云冈石窟、悬空寺等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根据《大同统计年鉴2018》显示,2017年大同市常住人口为342.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9.8%,显示出较高的城市化水平。
在经济方面,大同市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126.8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8.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1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46.1亿元。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提升,表明大同市经济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经济发展数据
《大同统计年鉴2018》详细记录了大同市在2017年的经济发展情况。从产业结构来看,大同市依然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尤其是煤炭及相关产业。2017年,大同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45.6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显示出煤炭产业在大同市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大同市在2017年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数据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远高于传统产业的增速。这表明大同市正在逐步摆脱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向多元化经济发展迈进。
社会发展数据
在社会发展方面,《大同统计年鉴2018》显示,大同市在2017年取得了显著进展。教育方面,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15所,基础教育学校1200余所,教育资源覆盖广泛。医疗卫生方面,大同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00余家,每千人拥有床位数为6.5张,医疗资源相对充足。
在居民生活水平方面,2017年大同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24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876元,分别同比增长6.8%和7.2%。尽管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存在,但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略高于城镇居民,显示出城乡发展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行业数据与重点产业
《大同统计年鉴2018》还详细记录了大同市各行业的发展情况。除了传统的煤炭产业外,大同市在2017年重点发展了文化旅游、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产业。文化旅游方面,大同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20亿元,同比增长15%。云冈石窟、悬空寺等景点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大同市经济的新增长点。
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产业方面,大同市在2017年吸引了多家知名企业入驻,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这些数据表明,大同市正在通过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逐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
年鉴宝总结
《大同统计年鉴2018》为我们提供了全面了解大同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窗口。从经济数据来看,大同市在2017年实现了稳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从社会数据来看,教育、医疗和居民生活水平均有所提升;从行业数据来看,文化旅游、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通过《大同统计年鉴2018》的详细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同市在2017年的发展轨迹和未来潜力。
如果您对大同市的更多数据感兴趣,欢迎访问年鉴宝,下载《大同统计年鉴2018》及其他统计年鉴,获取更多权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