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统计年鉴2018

4,006次阅读
没有评论

淮南统计年鉴2018是淮南市统计局发布的一份权威性年度报告,全面记录了2017年淮南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作为安徽省的重要工业城市,淮南市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本文将通过淮南统计年鉴2018中的数据,深入分析淮南市的经济结构、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动态。

淮南市概况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地处淮河两岸,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城市。全市总面积55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为345万人。淮南市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闻名,素有“中国能源之都”的美誉。2017年,淮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34.56亿元,同比增长6.8%,经济总量在安徽省内排名靠前。

根据淮南统计年鉴2018,淮南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占比达到52.3%,其中煤炭及相关产业占据了重要地位。第三产业占比为42.1%,显示出服务业在淮南市经济中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提升。

经济发展数据

2017年,淮南市的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根据淮南统计年鉴201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56.78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依然是淮南市的支柱产业,全年煤炭产量达到1.2亿吨,占全省煤炭总产量的60%以上。

此外,淮南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2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8.56亿元,同比增长12.5%。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成为淮南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7年淮南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4.56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占比达到35%,显示出淮南市在交通、能源等领域的持续投入。

社会发展概况

淮南统计年鉴2018显示,2017年淮南市的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567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567元,同比增长9.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显示出淮南市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的成效。

在教育领域,淮南市拥有各类学校1200余所,其中普通高校5所,中等职业学校20所。2017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达到45.67亿元,同比增长10.2%,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在医疗卫生方面,淮南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00余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3家。2017年,全市医疗卫生支出达到23.45亿元,同比增长9.8%,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行业数据与产业转型

淮南统计年鉴2018详细记录了淮南市各行业的发展情况。作为传统的能源城市,淮南市在煤炭产业的带动下,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然而,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实施,淮南市正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2017年,淮南市煤炭行业实现增加值345.67亿元,同比增长6.5%,但增速有所放缓。与此同时,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00兆瓦,同比增长15%。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成为淮南市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在制造业领域,淮南市的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表现突出。2017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8.56亿元,同比增长12.3%;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5.67亿元,同比增长14.5%。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淮南市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淮南统计年鉴2018还特别关注了淮南市的环境保护工作。2017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0天,同比增加15天。淮南市通过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推动煤炭企业的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淮南市加大了对淮河流域的治理力度。2017年,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淮河水质明显改善。此外,淮南市还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全年完成植树造林面积5000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2.5%。

年鉴宝总结

淮南统计年鉴2018为我们提供了淮南市2017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面数据。从经济结构到社会事业,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淮南市正朝着多元化、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作为安徽省的重要城市,淮南市在能源、制造业、环保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将继续为华东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通过淮南统计年鉴2018,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淮南市在经济转型、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份年鉴不仅是了解淮南市发展的重要工具,也为研究区域经济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淮南统计年鉴2018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