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年鉴1935

3,835次阅读
没有评论

吉林年鉴1935是一部记录吉林省在1935年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文献。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吉林省在20世纪初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化。这部年鉴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还展示了当时吉林省的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详细数据。本文将围绕吉林年鉴1935,探讨吉林省在1935年的经济、社会和行业概况。

吉林省概况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东临朝鲜,北接黑龙江省,南邻辽宁省,西靠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1935年,吉林省正处于日本占领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尽管如此,吉林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经济数据

根据吉林年鉴1935的记载,吉林省在1935年的经济数据表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农业是吉林省的支柱产业,主要农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水稻和小麦。1935年,吉林省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历史新高,特别是大豆和玉米的产量显著增加。此外,吉林省的畜牧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牛、羊、猪等牲畜的存栏量有所增加。

工业方面,吉林省的煤炭、钢铁和机械制造业在1935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煤炭产业,吉林省的煤炭储量丰富,1935年的煤炭产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此外,吉林省的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铁路和公路的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社会数据

吉林年鉴1935还记录了吉林省在1935年的社会数据。人口方面,吉林省的总人口在1935年有所增加,特别是城市人口的增长较为显著。教育方面,吉林省的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都有所增加,基础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医疗卫生方面,吉林省的医院数量和医疗设施也有所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有所提高。

此外,吉林省的文化事业在1935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生活。吉林省的新闻出版业也有所发展,报纸和杂志的发行量有所增加,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及时的信息服务。

行业数据

吉林年鉴1935详细记录了吉林省在1935年的行业发展状况。农业方面,吉林省的农业生产结构有所调整,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特别是大豆和玉米的种植面积显著扩大,为农民增加了收入。畜牧业方面,吉林省的牛、羊、猪等牲畜的存栏量有所增加,畜牧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工业方面,吉林省的煤炭、钢铁和机械制造业在1935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煤炭产业,吉林省的煤炭储量丰富,1935年的煤炭产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此外,吉林省的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铁路和公路的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年鉴宝总结

吉林年鉴1935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展示了吉林省在1935年的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状况。通过这部年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吉林省在20世纪初期的发展历程,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吉林年鉴1935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