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年鉴1991

3,450次阅读
没有评论

金坛年鉴1991是一部全面记录江苏省金坛市(现为常州市金坛区)在1991年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文献。作为一部统计年鉴,它不仅为研究金坛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也为理解当时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以下将从经济、社会、行业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金坛年鉴1991中的关键内容。

金坛概况: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金坛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1991年的金坛仍是一个县级市,但其经济发展已初具规模。作为苏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坛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方面均展现出较强的活力。金坛年鉴1991详细记录了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以及行政区划,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背景信息。

经济发展:农业与工业并驾齐驱

1991年,金坛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农业与工业并重的特点。根据金坛年鉴1991的统计,农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以上,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和油菜。与此同时,金坛的工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纺织、机械制造和化工行业成为支柱产业。年鉴中详细列出了各行业的生产数据,为研究当时的产业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工业领域,金坛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金坛年鉴1991显示,乡镇企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此外,年鉴还记录了金坛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包括道路、桥梁和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

社会发展:教育与医疗卫生的进步

1991年,金坛的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金坛年鉴1991显示,该地区的教育普及率显著提高,中小学入学率达到95%以上。年鉴中还详细记录了各类学校的数量、师资力量以及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为研究当时的教育政策提供了重要数据。

在医疗卫生领域,金坛的医疗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年鉴数据显示,1991年金坛的医院数量和床位数均有所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完善。此外,年鉴还记录了金坛在计划生育政策方面的实施情况,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口政策的执行效果。

行业数据:重点产业的详细分析

金坛年鉴1991对金坛的重点产业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农业方面,年鉴记录了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产量以及农业技术的推广情况。数据显示,金坛的水稻单产位居江苏省前列,这得益于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在工业方面,年鉴重点介绍了纺织、机械制造和化工行业的发展情况。纺织业作为金坛的传统优势产业,1991年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机械制造和化工行业则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推动工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年鉴中还列出了各行业的企业数量、从业人员以及产值数据,为研究当时的产业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

文化事业: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1991年,金坛的文化事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金坛年鉴1991显示,该地区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包括传统戏曲、民间艺术以及现代文艺演出。年鉴中还记录了金坛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努力,特别是对当地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修复工作。

此外,年鉴还详细介绍了金坛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1991年,金坛的广播电视覆盖率显著提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娱乐资源。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文化生活的改善。

年鉴宝总结

金坛年鉴1991是一部全面记录金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文献。通过对其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1991年金坛在农业、工业、教育、医疗卫生以及文化事业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这部年鉴不仅为研究金坛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也为理解当时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关注中国地方史和经济发展的读者来说,金坛年鉴1991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金坛年鉴1991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