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年鉴2007》作为一部权威的统计资料汇编,全面记录了中国在2006年的经济、社会、行业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作为年鉴宝网站的核心资源之一,这本年鉴为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以下将从多个维度对《统计年鉴2007》进行解读,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
中国经济总体发展概况
2006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1.0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这一数据反映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统计年鉴2007详细记录了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其中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中西部地区也在逐步缩小差距。
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达到40.1%,显示出中国经济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统计年鉴2007还提供了各行业的详细数据,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具体产值和增长率,为研究中国经济的结构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社会发展的关键数据
《统计年鉴2007》不仅关注经济数据,还对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记录。2006年,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3.14亿,城镇化率为43.9%,较上一年有所提升。这一数据反映了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求的增加。
在教育领域,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1738.8万人,高等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统计年鉴2007还记录了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数据,显示了中国在社会福利体系建设上的持续投入。
行业数据的深度分析
《统计年鉴2007》对各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农业领域,粮食总产量达到4.97亿吨,实现了连续三年增产。工业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尤为显著。
在能源行业,2006年中国原煤产量达到23.8亿吨,原油产量为1.84亿吨,能源消费结构依然以煤炭为主。统计年鉴2007还提供了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等行业的数据,为研究中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地区经济发展的亮点
《统计年鉴2007》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以广东省为例,2006年其GDP达到2.59万亿元,位居全国首位。广东省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尤为突出,成为全国经济的引擎之一。
相比之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相对较慢,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四川省的GDP增长率达到13.3%,显示出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
统计年鉴的价值与应用
《统计年鉴2007》作为一部权威的统计资料,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还为政府决策和企业战略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年鉴宝网站,用户可以方便地下载和查阅这本年鉴,深入了解2006年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貌。
无论是研究经济趋势、分析行业动态,还是评估地区发展潜力,《统计年鉴2007》都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通过年鉴宝,用户可以轻松获取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源,为自己的研究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