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年鉴网2010

2,661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中国统计年鉴2010》是一部全面记录中国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权威统计资料。作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统计报告,该年鉴涵盖了国民经济核算、人口、就业、财政、金融、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国内贸易、对外贸易、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数据。对于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学者、政策制定者以及企业决策者来说,这本年鉴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国民经济核算: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

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4.09万亿元,同比增长9.2%。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0.3%,第二产业为46.3%,第三产业为43.4%。这表明中国经济结构正在逐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显示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中国统计年鉴2010》详细记录了各行业的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消费水平等关键指标。例如,工业增加值达到13.46万亿元,同比增长1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8万亿元,同比增长30.1%。这些数据反映了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通过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有效推动了经济增长。

人口与就业:城镇化进程加快

2009年末,中国总人口为13.35亿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22亿人,城镇化率达到46.6%。与2008年相比,城镇化率提高了0.9个百分点,显示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与此同时,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中国统计年鉴2010》还提供了各地区人口和就业的详细数据。例如,东部地区城镇化率普遍较高,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的城镇化率均超过70%;而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相对较低,但增速较快。这些数据为研究中国区域发展差异提供了重要依据。

行业数据:农业、工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农业方面,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31亿吨,同比增长0.4%。尽管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中国粮食生产依然保持了稳定增长。工业方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显示出中国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服务业方面,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4.76万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金融、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表现尤为突出。

中国统计年鉴2010》还详细记录了各行业的主要经济指标。例如,交通运输业完成货运量278.6亿吨,同比增长7.5%;邮电通信业务总量达到2.68万亿元,同比增长14.0%。这些数据反映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社会事业:教育、科技与卫生的进步

2009年,中国教育事业继续稳步发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2144.7万人,同比增长6.6%;研究生在校生人数达到140.5万人,同比增长9.8%。科技方面,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5802.1亿元,同比增长23.7%,占GDP的比重为1.7%。卫生事业方面,全国卫生机构总数达到91.7万个,同比增长2.1%;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3.31张,同比增长6.8%。

中国统计年鉴2010》还提供了各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详细数据。例如,东部地区在教育、科技、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普遍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则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这些数据为研究中国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2009年,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全国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2.2%,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4.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同比下降3.3%。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国统计年鉴2010》还记录了各地区环境保护的主要指标。例如,东部地区在节能减排方面表现突出,而中西部地区则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数据为研究中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总之,《中国统计年鉴2010》是一部全面、权威的统计资料,为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无论是学者、政策制定者还是企业决策者,都可以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中国统计年鉴网201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