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

5,514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编制的一部权威性统计资料,全面记录了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领域的发展状况。作为年鉴宝网站的核心资源之一,这本年鉴为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公众提供了详实的卫生健康数据支持。以下将从多个维度对年鉴内容进行解读。

一、年鉴概述与数据价值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涵盖了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健康统计数据,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力资源、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妇幼保健、疾病预防与控制等多个领域。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现状,也为未来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年鉴中的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统计信息系统,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准确性。通过年鉴宝网站,用户可以便捷地下载和查阅这些数据,为学术研究、政策分析以及行业规划提供支持。

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与变化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的数据,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102.3万个,其中医院3.5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1万个。与2019年相比,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略有增加,反映出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持续完善。

在卫生人力资源方面,2020年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达到1067.8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08.6万人,注册护士470.9万人。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年鉴中的数据表明,中国在卫生人才培养和配置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三、医疗服务利用与效率

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到77.4亿次,住院人次达到2.3亿次。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医疗服务利用效率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人次占比达到55.2%,体现了分级诊疗政策的初步成效。

在医疗费用方面,202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到7.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1%。人均卫生费用为5112元,较2019年有所增长。年鉴中的数据为分析医疗费用结构、优化医保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特别关注了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领域的数据。2020年,全国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558.8/10万,死亡率1.8/10万。其中,新冠疫情的防控成为年度重点,年鉴详细记录了疫情相关的统计数据,包括确诊病例数、治愈率、死亡率等。

此外,年鉴还涵盖了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数据。例如,202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6.9/10万,婴儿死亡率为5.4‰,均较往年有所下降,反映出中国在妇幼健康领域的持续进步。

五、区域卫生健康发展差异

年鉴数据显示,中国各地区卫生健康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在医疗卫生资源、医疗服务利用效率等方面普遍优于中西部地区。例如,北京市的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达到5.2人,而贵州省仅为2.3人。这种差异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通过《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用户可以深入了解各省市的卫生健康发展状况,为区域卫生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年鉴宝网站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下载渠道,助力数据的高效利用。

年鉴宝总结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作为一部权威的统计资料,全面记录了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成就与挑战。通过年鉴宝网站,用户可以轻松获取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源,为研究、决策和实践提供有力支持。无论是医疗卫生机构、政策制定者,还是普通公众,都可以从年鉴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共同推动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