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9

3,245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9》是一部全面记录中国渔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文献,涵盖了渔业生产、资源保护、市场流通、科技发展等多个方面的数据。作为年鉴宝网站的核心资源之一,这本年鉴为研究中国渔业经济、制定行业政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对《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9》进行详细解读。

渔业生产数据:规模与结构的变化

2009年,中国渔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376万吨,同比增长3.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为2790万吨,淡水产品产量为2586万吨,分别占总产量的51.9%48.1%。从生产结构来看,养殖业在渔业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养殖水产品产量达到3670万吨,占总产量的68.3%,而捕捞水产品产量为1706万吨,占比31.7%

这一数据反映了中国渔业从传统的捕捞为主向养殖为主的转变,养殖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是推动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此外,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9还详细记录了各省份的渔业生产情况,例如山东省作为渔业大省,其海水养殖和远洋捕捞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渔业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随着渔业生产的快速发展,资源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9》显示,2009年中国渔业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过度捕捞、水域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资源保护措施,例如设立禁渔期、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和加强水域环境监测。

年鉴中的数据表明,2009年全国共设立禁渔区面积达到120万平方公里,禁渔期累计120天。此外,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增殖放流项目共投放鱼苗300亿尾,有效促进了渔业资源的恢复。这些措施的实施为中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渔业市场与贸易:国内外的流通格局

2009年,中国水产品市场继续保持活跃,全年水产品市场交易量达到4500万吨,交易总额突破8000亿元。从贸易角度来看,中国水产品出口总额为136亿美元,进口总额为45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91亿美元。主要出口产品包括对虾、鳗鱼和罗非鱼,而进口产品则以高端海产品为主。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9》还详细记录了各省份的水产品市场情况。例如,广东省作为中国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市场,其水产品交易量占全国的15%以上。此外,年鉴还分析了水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指出市场需求、生产成本和国际市场价格是影响水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渔业科技与创新:推动行业升级

2009年,中国渔业科技取得了显著进展,全年共完成渔业科研项目50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0余项。这些科研成果在养殖技术、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深海网箱养殖技术的推广使得海水养殖产量提高了20%,而水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的普及则有效延长了水产品的保鲜期。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9》还特别强调了渔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2009年,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渔业信息服务平台,为渔民提供了市场行情、技术指导和政策咨询等服务。这一平台的建立不仅提高了渔业生产的效率,也为渔民的增收创造了条件。

渔业政策与管理:行业发展的保障

2009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渔业政策,旨在促进渔业的健康发展。例如,《渔业法》的修订加强了对渔业资源的保护,而《远洋渔业管理条例》则为远洋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渔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全年渔业财政投入达到50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和渔民培训。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9》还记录了各省份的渔业管理情况。例如,浙江省通过实施渔业合作社模式,有效提高了渔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渔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中国渔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之,《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9》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渔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文献,为研究中国渔业经济、制定行业政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作为年鉴宝网站的核心资源之一,这本年鉴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也是行业从业者了解渔业发展动态的重要工具。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9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