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统计年鉴2021

2,399次阅读
没有评论

长江经济带统计年鉴2021》是一份全面记录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文献。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其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超过40%。这份年鉴为研究区域经济、制定政策提供了权威的数据支持。

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根据《长江经济带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2020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6万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国GDP的比重为46.4%。其中,上海、江苏、浙江等东部省市经济总量位居前列,而四川、湖北、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增速较快,显示出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从产业结构来看,长江经济带第三产业占比持续提升,2020年达到5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服务业占比已超过60%,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长江经济带统计年鉴2021》特别关注了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长江经济带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2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8.5%。其中,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研发强度(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均超过3%,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在创新成果方面,长江经济带2020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80万件,占全国总量的52.3%。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作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实践区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长江经济带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区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2%,较2015年提升12.3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96.7%,创历史新高。

在绿色发展方面,长江经济带单位GDP能耗较2015年下降15.3%,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28.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在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领域,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长江经济带统计年鉴2021》还详细记录了区域民生改善情况。2020年,长江经济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万元,分别较2015年增长40.2%和45.6%。

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长江经济带也取得了显著进展。2020年,区域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6.8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6.3%,较2015年提升12.5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成为新增长点

长江经济带统计年鉴2021》特别强调了数字经济的发展。2020年,区域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8.6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1%。其中,上海、杭州、武汉等城市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在电子商务方面,长江经济带2020年网络零售额达到8.2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58.3%。特别是在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等新兴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长江经济带统计年鉴2021》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全面展现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就。这份年鉴不仅是研究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参考资料,也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学者、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来说,这份年鉴是不可或缺的权威资料。

在年鉴宝网站,用户可以便捷地下载《长江经济带统计年鉴2021》电子版,获取最新、最全面的区域经济数据。无论是进行学术研究、商业分析还是政策制定,这份年鉴都能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通过深入研读年鉴内容,用户可以更好地把握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趋势,发现新的机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长江经济带统计年鉴2021

评论(没有评论)